依托百度巨大流量 百度健康:“大树之下”好乘凉?

来源速豹新闻网   2023-04-25 09:52:41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 冯云云 张月

2020年百度成立了百度健康,正式进军互联网医疗领域

近年来,大众医疗健康消费需求不断升级,中国医疗健康行业正在进入全新的战场。2015年,“互联网+医疗健康”模式被列入国家重点推动发展方向之一,嗅到风向的互联网巨头们,也大都在这一时期争相发力。


(资料图)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记者注意到,已经上市的阿里健康、京东健康和平安好医生都是互联网巨头在大健康领域的延伸。而作为“互联网三大巨头”之一的百度直到2020年才成立了百度健康,正式进军互联网医疗领域。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姗姗来迟的百度健康究竟能否挺过“大浪淘沙”崭露头角?

依托百度巨大流量

作为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最大的中文网站,百度拥有巨大的流量入口,公开数据显示,每天有亿级海量的健康咨询问题反映到百度大数据后台,其用户对于医学内容有天然需求,这样一来,这些需求或许都会成为百度了解用户痛点的精准抓手。

基于此,2020年3月百度成立了全资控股的子公司百度健康,注册资本3000万元。在巨大的流量入口的加持下,百度健康选择向多元化服务场景延伸来进行流量转化。公开资料显示,目前,百度健康已覆盖健康科普、在线问诊、健康商城、互联网医院、数字专病联盟等五大服务场景。

据报道,百度健康每天服务超过1亿的用户规模和两亿次健康用户的搜索需求。在主动搜索需求下,百度健康满足超过8亿次科普内容的阅读量。同时,基于百度健康在全国超过2400位顶级的主委级专家资源和超过200家权威机构支持下,通过文章、小视频、直播等多种形式传递健康科普知识。

事实上,百度健康的野心并不仅仅局限于C端(用户端)和H端(医院端)业务,主要靠着搜索端入口优势来赚钱的百度已经把医疗的野心投向了药企。

此前百度方面曾公开表示,药企服务是百度健康2023年重点发力的领域之一,通过并购GBI,百度健康将获得大量药企客户,借力转向药企服务领域。

3月21日,在百度&GBI生态峰会上,百度文心一言首个落地医药行业的产品GBI-Bot正式发布。据悉,这款医药垂类对话机器人实现了文心一言与GBI专业数据库的有机结合。

然而,对于本身就面向药企等B端客户的GBI而言,除了百度健康平台生产的数据资源以外,百度文心一言如何对其赋能,以此获得药企的青睐,或许是更值得关注的问题。

背靠大树能否乘凉?

不可否认,百度健康自成立以来,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不过,与亮眼的数据相对的是,百度健康的口碑却显得不是那么漂亮。

早在2020年《消费者报道》就曾报道,一位消费者在百度健康花费了45元向某医生进行咨询,但对方并没有回复。由于没有收到“48小时未回复自动退款”的退款,这位消费者便通过平台提交投诉、申请退款,却未收到任何反馈。

然而经过近三年的时间后,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仍然存在不少对百度健康相似问题的投诉。

“医生一直未回复,等我看见医生回复的时候,服务已结束,我要求退款,百度健康不退,50块钱就得到一个不到20个字的回复,还是我已经知晓的结果。根本就没有达到咨询的目的。”“接诊非医生本人”“医生不回复且平台不接受退款”记者注意到,截至4月23日,黑猫投诉平台上针对百度健康的投诉共计2463条。

从这些投诉来看,不少消费者认为百度健康的在线问诊医生回复敷衍、退款比较困难,还经常出现未接诊却不退款的情况。

另外,记者还发现百度健康问诊价格较为混乱。在百度健康官方公众号上,记者查询济南某医院某科室医生的诊疗费用发现,同医院同科室同为副主任医师级别的医生,在百度健康平台的线上问诊价格却分别为29元、119元,相差90元,而在该医院的官方公众号上,记者发现线上问诊价格较高的医生线下问诊价格仅为18元,而线上问诊价格较低的医生却查无此人。

“原本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加上丰富的专家资源以及百度巨大的流量入口,都是百度健康的核心竞争力。”有业内人士认为,百度健康医生回复敷衍、不专业,价格混乱,再加上用户付费却得不到相应的服务等一系列情况,或许可以表明百度健康在监管上还存在一定缺失。“百度健康是否还值得信赖或许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业内人士指出,在互联网医疗行业百度健康姗姗来迟,表面看着是风生水起,但想要扎根还需要深入到行业内部,最大程度地服务于用户,多花点心思带动线上医疗行业发展。

曾因过度商业化丧失公信力

事实上,百度在大健康产业的布局,可以追溯到十年前。公开资料显示,2010年到2013年间,百度率先布局医疗领域,先后与“好大夫在线”“百科名医网”等医疗信息平台合作。2014年,百度先后发布了自己的大数据引擎以及百度医生网页版,这也是百度首次尝试线上医疗问诊业务。

在那时,百度凭借着搜索排名、百度医生、百度直达号等产品,将患者引流至客户医院,依靠广告流量收获了巨额营收。

根据2016年媒体报道,当时的11000家民营医院中,莆田系医院占据了80%的数量。

当时的莆田市委书记梁建勇曾公开表示,莆田系医院的客户来源主要就是百度:“百度2013年的广告总量是260亿元,莆田的民营医院在百度上就做了120亿元的广告。”收入的快速增长,也为后来百度在健康领域的“翻车”事件埋下了伏笔。

2016年5月1日,一篇微信文章刷爆朋友圈,文中称,大学生魏某在两年前体检出滑膜肉瘤晚期,通过百度搜索找到一医院,花费将近20万元医药费后,仍不治身亡。

同年5月,国家网信办会同国家工商总局、国家卫计委成立联合调查组对该事件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因百度搜索相关关键词竞价排名对魏某选择就医产生影响,百度竞价排名机制存在付费竞价权重过高、商业推广标识不清等问题,影响了搜索结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容易误导网民。

2017年,百度移动医疗事业部被整体裁员。百度急于变现的行为最终将其在医疗领域的公信力彻底摧毁,群众纷纷质疑百度医疗的安全性,据媒体报道,受不良事件的影响,百度的股价在几天时间内蒸发了450亿元人民币。

但是,百度并未放弃医疗领域,而是改变了方式。公开资料显示,目前百度整个公司的战略是“AllInAI”,百度凭借技术算法算力等优势,打造“百度大脑”,进而对各个产业赋能,实现“产业智能化”。

如何在赛道上“杀出重围”?

百度在互联网医疗方面思维的转变,究竟能否带领百度健康“杀出重围”,挺过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大浪淘沙,崭露头角呢?

据中商情报网数据,2021年中国线上问诊市场规模达258亿元,2016-2021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0.3%,增速在细分领域中最快,预计2023年中国线上问诊市场规模将达515亿元。

随着互联网医疗发展前景越来越广阔,京东、阿里等互联网巨头纷纷入局。平安好医生、阿里健康、京东健康先后登陆港股上市。

虽然市场规模在不断扩大,但是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据媒体报道,有着“互联网医疗第一股”的平安好医生近期披露的财报显示,2022年公司净亏损6.11亿元,上市以来连续第5年亏损。2021年阿里健康实现盈利,京东健康则在2022年首次实现盈利,此外,记者注意到,阿里健康和京东健康营收的绝大部分均来自药品销售。

比起京东健康和阿里健康,百度健康由于相对缺乏零售优势,那么它的“变现之路”究竟在何方?

2020年百度健康成立后,做过非常多的业务探索,除了百度健康医典和百度健康问医生两个产品外,百度健康也开拓了一些新的业务线,比如百度健康直播、互联网医院等。但是,这些尝试是否能为百度健康带来长足发展还需要经过时间的验证。

“线上看病挂号等服务是固定价格,很难有较高的利润水平。”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曾公开表示,互联网诊疗变现能力较弱,是因为国内患者习惯了为药品买单,而非为医疗服务买单。

“互联网医疗与传统互联网领域不同,并不能照搬互联网思维去运营。”有业内人士指出,互联网医疗需要打破“互联网”和“医疗”之间的次元壁,构建出合适的商业模式闭环。“在这个过程中,企业需要实现从互联网属性向医疗属性倾斜和回归。”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