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眼下正值暑假,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开启“旅行模式”。他们或被网上视频吸引,或由旅游平台推荐,不约而同地涌进一些“网红打卡点”。笔者近日也趁“热”去了省内某知名漂流景区游玩,本该是舒心的旅游之路,却遇到景区交通堵塞、管理混乱等不少问题,心里不禁犯起嘀咕:高品质的旅游服务,如何得享?
前不久,全省旅游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合肥召开,提出要突出优化环境,实施旅游服务升级工程,推进“引客入皖”行动,进一步提升基建水平、服务水平、宣介水平,塑造旅游业发展新优势。从暑假一次不佳的旅行体验来看,笔者觉得实施旅游服务升级工程迫在眉睫。旅游服务质量是衡量行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加快建设高品质旅游强省,需要各地抓精、抓细旅游服务,让游客入皖能有好体验、出皖能发出好声音,以上佳的游览体验宣传好安徽的好山好水。
景区要“以游客为中心” ,把好旅游服务质量关。旅游业本质上属于服务业,在当下网络“放大镜”下,其运行逻辑逐步改变:流量可以成就一座“网红景区”,而游客一次不愉快的体验或许也会砸掉一个景区苦心经营的招牌。这给各地提了个醒,要把握好“以游客为中心”的发展逻辑,以良心服务托起旅游热度。一方面,要关注游客喜新、求异的旅游心理和动机,因地制宜、推陈出新,打造出有创意、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另一方面,也要关注游客品质化、便捷化的出行要求,持续优化基础设施和产品供给。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是当前人们快旅慢游、便捷打卡的前提。现实中,“网红打卡地”因无法及时疏导激增的客流,而引发“反噬”效应的事例层出不穷。景区要及时评估其空间容量、设施容量、安全指数等,对经营管理模式进行优化调整,在供给有限的条件下,建立错峰分流机制,加强承载量信息测算和发布。相关部门也要及时补齐景区在公共交通、道路、住宿、餐饮等方面的短板,加强旅游服务质量监管,推动旅游标准化发展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让游客放心安心舒心。
游客应积极转变观念,避免“扎堆式旅游”。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旅游是个体情感与旅游载体之间的交互过程。正如刘勰《文心雕龙·神思》中所言:“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在大众旅游时代,个体出游的选择理应得到尊重,但在一些地方酒店、景区客流饱和几成定局的情况下,大家与其扎堆景点,不如换个玩法。因此,游客在安排出游行程时,应提前收集相关信息,预判一些城市和景区的拥挤程度,科学安排行程,避免因盲目“打卡”式出游,带来负面体验。同时,当下不少地方正积极推进全域全季旅游建设,为游客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空间,不妨来场“反向旅游”,选择一些小众景点,找个僻静乡村,告别人海,投入自然,体验“桃花源”式的乐趣,品尝自然的珍馐,安安静静休养身心,谁能不说一句“真香”呢?
(李明杰)